近年來,我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美麗東海建設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統籌生態文明建設和全域旅游發展,扎實開展“碧水、藍天、凈土”三大保衛戰,用好“高鐵時代”機遇,立足水晶、西雙湖、溫泉等特色資源,以全域旅游大發展助力美麗東海大建設,打造可觀可感、生動現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東海典范,藍天白云、水清岸綠、鳥語花香的宜居福地勝景呈現在群眾眼前。
水環境整治是一項事關人民群眾的重要民生工程,我縣始終把推進全縣水質改善作為增進人民福祉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縣河長辦牽頭,不斷加強河庫治理力度,堅持人民至上、保護優先、系統治理和改革創新的基本原則,全縣清理市級“兩違三亂”1159項,拆除違建面積約598萬平方米,整治水庫水面網箱3.8萬只。去年,縣河長辦大力推進“清四亂”與“鄉村河塘疏浚”專項整治力度,截至目前,已完成“清四亂”整治任務36項河塘疏浚任務154項,從源頭上消除污染源。加強薔薇河流域排水口管控,未經市河長辦批準禁止排水,有效減少了入河污染物排放量,河庫水質實現穩定提升,持續變好,全縣水環境質量獲得根本性改善。
如今的東海,生態建設已卓有成效。今后一個階段如何走向?前不久勝利閉幕的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描摹了未來五年的縣域生態發展圖景,明確了要全力建設美麗東海,在保護生態環境上開創新局面。東海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態要素,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東海。
綠色發展方式的轉變,是生態建設的重要前提。我縣將著力構建綠色工業體系,加快重點園區循環式改造,促進傳統制造業向“綠色制造”轉型提升。探索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建好用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西湖污水處理廠及排污管道等一批環保設施,確保鄉鎮污水處理廠和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轉。
維護良好生態,需要持續加強環境治理。我縣將抓好大氣治理,建立健全聯防聯控機制,深化大氣污染防治巡查督導,常態化開展工業污染源治理、“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等行動,促進PM2.5濃度、優良空氣天數穩定達標。抓好水環境治理,嚴格執行“河長制”“斷面長制”,實施安峰山水庫、石安河、龍梁河等河庫系統治污,加快建設“幸福河庫”,努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域環境。抓好土壤治理,創新實施“田長制”,開展重點行業遺留地塊排查,對污染地塊實施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堅決落實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實施增綠補綠行動,科學有序推進植樹造林,開展羽山、安峰山等破損山體生態修復和廢棄礦山治理,建設水綠大生態和林綠東海,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與此同時,我縣還將營造綠色生活氛圍,構建綠色生活體系,積極培育生態文化、生態道德,廣泛開展綠色醫院、學校、社區等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活動,引導群眾當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力爭早日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