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是我縣的一張閃亮的名片,每逢水晶大集,總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不過最近,許多常逛大集的直播達人和老顧客們發現,大集上多了一群“新面孔”。他們不像是做買賣的,更像是在舉辦一場“微型文化展”。他們究竟是誰?又給傳統的水晶大集帶來了怎樣的新氣象呢?
“大家可以看到我手中的這個盆景,我們這個盆景和普通的盆景是不一樣的。這個盆景是由水晶制成,有紫水晶、粉水晶和黃水晶……”主播杜智鈺正在向粉絲們介紹的這些水晶“作品”,正是出自東海縣近年來著力培育認證的“水晶鄉土人才”之手。現在每逢水晶大集,他們便會從各自的工作室走出來,聚在一起,讓傳統的水晶雕刻與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前沿文化創意來一次完美“碰撞”。
杜智鈺說:“說實話,我直播水晶這么長時間,最近發現粉絲們對這種有文化、有設計感的作品特別感興趣。這些水晶作品一出來,直播間熱度明顯都不一樣了。”
從線上直播間熱度攀升,到線下游客的由衷贊嘆,市場對東海水晶的認知正悄然發生轉變。曾經主要作為首飾點綴的水晶,如今正以承載文化和獨具匠心的藝術形態,打破人們的固有印象,贏得更廣泛的青睞。
外地游客楊鳳云說:“我是從吉林四平過來的,在這里轉了一圈感覺太震撼了!本來以為水晶就是項鏈、手鏈,沒想到還能做成這么有藝術感的擺件。我買了那個‘喜上眉梢’主題的茶壺,準備放在客廳里,提升一下整個空間的品味。”
如今,水晶雕刻者不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雕刻匠人,更是文化創意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在他們的手中,水晶不再是單純的材質,而是化身為講述中國故事、承載傳統美學的媒介。他們將唐宋詩詞的意境、非遺技藝的精湛,乃至當代生活的美學思考,都融入了水晶的方寸之間。這種轉變,不僅讓水晶產品從“飾品”走向了“藏品”和“藝術品”,更在直播電商等新渠道的助推下,觸達了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多元的消費群體。
水晶從業者魯子瑄說:“我覺得水晶是有靈性的,它承載了很多中國文化的美。像這款圓滿壺,象征著和和美美、圓圓滿滿,把傳統文化和水晶相結合,它的價值就提升了。”
從埋頭創作的匠人,到走向聚光燈下的鄉土人才;從傳統的吉祥物件,到承載著文化靈魂的創意作品。東海縣正在通過“政府搭臺、人才唱戲”的模式,為傳統的水晶產業注入嶄新的活力。這些“水晶鄉土人才”也正在成為東海水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連云港首晶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政介紹說:“我們更加注重激發人才的文化創意潛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遺民俗、生活美學等注入到水晶這個載體,通過水晶雕刻人才的巧手,去體現貼合時代、貼合市場需求的水晶表達。”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才,一方人才振興一方產業。當晶瑩剔透的水晶遇上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通過這些鄉土人才的巧手雕琢,煥發出了絢爛的光彩,照亮了東海水晶產業升級的道路,也照亮了鄉土人才的價值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