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東??h地處蘇魯交界、東隴海經濟帶核心區域,擁有豐富優質的天然水晶資源和全國領先的加工制造基礎,是著名的“世界水晶之都”。近年來,東??h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在資源整合、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精準發力,推動水晶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以30萬水晶從業者、3500余家企業為支撐的龐大產業集群,市場影響力日益增強。
在9月29日開幕的東海國際水晶礦物寶石博覽會上,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重磅發布《水晶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5)——基于“世界水晶之都”東海的實踐觀察》。該《報告》系統分析了水晶(珠寶)行業發展的整體趨勢、存在問題,并提出針對性建議,同時以東海為典型樣本深入剖析,解讀水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五大核心路徑。
一是技術創新延展產業鏈條、開辟產品新賽道。東??h以技術工藝創新為突破口,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實現水晶產品從“論斤賣原料”到“按克售科技”的價值躍升。同時,充分嫁接水晶電商人才資源、電商平臺載體、順暢物流網絡、固定消費群體等成熟優勢,2019年,東??h敏銳抓住手工穿戴甲市場風口,五年間,形成“設計、生產、銷售”完整產業鏈,培育穿戴甲創業團隊200多家,帶動5萬多人就業。穿戴甲成為東海又一張新名片。據介紹,東海以《千里江山圖》為創作元素的手工穿戴甲售價2000美元,取材《清明上河圖》的一套甲片價格超過3000美元。
二是品牌創新引領市場迭代、拓寬銷售渠道。東海把品牌建設當作“第二礦”,先后拿下“東海水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世界水晶之都”等國際性品牌,出臺培育工藝大師支持政策,鼓勵工藝美術大師個人命名品牌,實現從零散的水晶市場向全球最大的天然水晶集散地和水晶交易中心的蝶變與躍升。搶抓“互聯網+”發展機遇,東海縣積極打造“水晶超市+跨境直播+孵化培訓”特色電商運營模式,搭建“晶貿通”綜合數字化服務平臺,形成線上銷售矩陣,大力推動水晶產業“走出去”。2024年,全縣電商經營主體達到4萬多家,電商交易額達320億元,比上年增長23.1%。
三是文化創新激活晶旅消費、拓展富民渠道。走進國家級東海水晶雕刻非遺館,4500平方米的空間里,年代久遠的鑿刀、鏨子和砂輪在幕墻前“生長”成剔透藝術品。這里既是水晶技藝的時光隧道,也是東海文旅融合的全新空間。近年來,東海縣致力于水晶雕刻非遺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全面提升水晶產品展示、交易和收藏價值。自2018年起,東海高標準規劃建設東海水晶文化旅游集聚區,精心打造10多條水晶文化旅游精品線路,涵蓋水晶文化精品游、水晶溫泉康養游等,每年吸引近千萬游客前往東海體驗水晶文旅特色場景。
四是人才創新構筑長久資源優勢。產業要長青,人才是“芯片”。東??h圍繞“產業鏈”鍛造“人才鏈”,通過產教融合做大人才規模,堅持以師帶徒,教學相長,逐步形成一支12000多名的專業雕刻師隊伍,構建起老中青結合、線下線上互補的水晶人才梯隊。2006年,東海中等專業學校便開設珠寶玉石(水晶)加工與營銷專業,目前已經形成寶玉石鑒定與加工、首飾設計與工藝、跨境電子商務等領域等10多個水晶人才培養學科。
五是治理創新提升產業服務效能。市場做大了,規則必須跟上。東??h成立縣級領導小組,并由東海水晶產業發展集團負責市場相關工作,率先在水晶行業推廣使用電子誠信標簽,建立產品溯源體系。同時,強化版權保護與交易機制,2009年,東海設知識產權工作站,2024年已形成30億版權交易規模。
《報告》顯示,2024年,全縣水晶市場交易額突破460億元。近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在2000年190億元基礎上,已連續跨過3個百億級臺階。許多權威機構認證,“世界水晶之都”這張金字招牌,已成為長三角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旅游地理標志和全國全球有深厚文化顯示度美譽度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