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戲韻流芳。日前,山東省鄒平市文化中心劇場內座無虛席,掌聲如潮。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鄒平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山東省第二屆呂劇優秀劇目展演”隆重啟幕,來自江蘇省東??h呂劇團創排的呂劇小戲《平安回來》作為山東省外唯一受邀的專業呂劇團體劇目,以其深沉的家國情懷與精湛的藝術呈現,為現場觀眾及專家評委帶來了一場直擊心靈的視聽盛宴,成為展演中一抹亮眼的風景。
呂劇,作為扎根齊魯大地的傳統戲曲形式,此次展演迎來了一個特殊的“娘家人”——江蘇省東海縣呂劇團。作為目前山東省外唯一的呂劇專業表演團體,該團的亮相本身就具有特殊意義。他們帶來的《平安回來》,不僅是一次藝術上的交流,更是一次血脈相連的文化回響。該劇聚焦于一個普通家庭在國難當頭時的抉擇,通過“一件紅坎肩”與“一面護心鏡”這兩件極具象征意義的道具,巧妙編織了母子情深與赤子報國的雙重敘事,將個人命運與民族存亡緊密相連。
藝術溯源:英雄贊歌舞臺新生
《平安回來》的創作靈感源于九三閱兵式上備受矚目的“演馬莊戰斗英雄連”的英雄事跡。創作團隊深入挖掘英雄背后的普通人性與情感溫度,將宏大的歷史敘事濃縮于一個“清晨送別”的特定場景。舞臺上,母親手中的紅坎肩,飽含著她“拴”住兒子平安的樸素祈愿;兒子懷中的護心鏡,則凝聚著父親曾經的戎馬生涯與深沉的家國傳承。當集結的號角吹響,趙家兒女毅然從戎的決絕,母親深明大義的送別,戰士視死如歸的慷慨,在呂劇悠揚的唱腔與細膩的表演中層層遞進,生動勾勒出一個民族在危難之際不屈的脊梁。
現場反響:掌聲淚水見證精品
演出現場,氣氛熱烈而凝重。隨著劇情的推進,許多觀眾情不自禁地流下熱淚。演出結束后,專家評委給予了高度評價。一位資深戲劇評論家表示:“《平安回來》雖是小戲,但格局宏大、情感厚重。它成功地將革命英雄主義與普通人的親情倫理相結合,用傳統的呂劇藝術語匯講述了具有當代價值的中國故事,是傳統戲曲現代化轉型和主旋律題材藝術化表達的一次成功探索?!?/p>
文化擔當:古樹新枝更著花
呂劇團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呂劇藝術的發展需要傳承,更需要與時俱進的創新。我們希望通過這部作品,不僅致敬英雄,傳承紅色基因,也探索呂劇藝術在表現現實題材、弘揚時代精神上的更多可能性。”
此次《平安回來》在山東的成功展演,不僅展現了東??h呂劇團深厚的藝術功底與不懈的創新精神,也印證了傳統呂劇藝術的強大生命力與跨地域文化感染力。